语 文(童洪星)
1.请从下边八句话中选出五句组成一个句群,第一句表明中心意思。
(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到大英博物馆查阅资料,竟把座位下的水泥地蹭出了一道凹痕。
(2)凡尔纳一生写了几十本科幻小说,名震全球,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一生竟摘录了数百本笔记,有几百万字。
(3)蜜蜂最大的特点就是勤于积累。
(4)勤积累、善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
(5)写作要靠勤积累。
(6)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又怎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呢?
(7)我们还必须以评改为鉴。
(8)有的同学每逢作文,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我想,这与他们读书少很有关系。
组成句群的五个句子顺序如下:( )→( )→( )→( )→( )
【答案】(5) (2) (1) (8) (6)
【点评】本题比一般的语句组合题前进了一大步,要求先行剔除无关信息,这就不只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清晰度,也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有效度。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做嫁衣裳。
【注】(1)俭梳妆:奇形怪状的穿着打扮。“俭”通“险”,怪异。
(2)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清人沈德潜曾经阐述过这首诗的比兴意义,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语见《唐诗别裁》)。试具体说明之。
【 答案】要点:整首诗流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
(1)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寒士举荐无人的苦闷;
(2)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
(3)“谁爱风流高格调”两句,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
(4)“为他人作嫁衣裳”两句则抒发了寒士久屈人下、不为世用的不平。
【点评】托物言志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写作手法,怀才不遇是封建士大夫永恒的主题,本诗的典型性赋予了本题的经典性,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
3.下面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根据其内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橡皮
甲: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
乙: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天平
甲:公正无私的象征。
乙:谁在你的一边加点砝码,你就倾向谁。
【点评】对橡皮也好,对天平也好,甲的评论是对的,乙的评论也绝对没有错。联系到社会生活中诸多关于人和事的评价,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这实在是一个大家都有好多话想讲的话题。
数学(郑日锋)
1.已知f (x)=-x3+bx在(0,1)上是增函数.
(1)求b的取值范围B;
(2)当b取B中最小值时,定义数列{an}:a1=(0<a<1),an+1=f(an).
①求证:(0<an<1);②问是否存在正数c,使得0<<1对于一切n∈N +恒成立?若存在,试求出c的取值范围,否则请说明理由.
【解析】(1) f '(x)=-3x2+b≥0即b≥3x2对于x∈ (0,1)恒成立,∴b≥3,B=[3,+∞?雪
(2) b=3,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ⅰ)当n=1时,0<a1<1,∴不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0<ak<1. ak+1= f (ak)=(-ak3+3ak)=ak(3-ak2)>0. 又ak+1-1=(-ak3+3ak-2)=-(ak3-1)2(ak+2)<0. ∴0<ak<1.即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据(ⅰ),(ⅱ)知,对任何n∈N +都有0<an<1.
②0<<1an>2c(an)min=a1>2c,〔∵=(3-ak2)>1,∴{an}是递增数列〕则0<c<.
【设计目的】 本题是在函数、导数、不等式、数列等知识的交汇点处设计的一道试题,第(2)②小题还是个开放性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如图,线段AB过x轴正半轴上一点M(m,0)(m>0),端点A,B到x轴的距离之积为3m,以x轴为对称轴,过A,O,B作抛物线.
(1)求抛物线方程;(2)若直线AB的斜率为,求当0<m<3时,tan∠AOB的取值范围.
【解析】(1)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A(x1,y1),B(x2,y2)(y1>0,y2<0) . 由已知得,y1y2=-3m . 再设AB:x-m=ty. 由消去x得y2-2px-2pm=0① 则y1y2= -2pm =
-3m,∴2p =3,∴抛物线方程为y2=3x .
(2)由(1),A(,y1),B(,y2),t =2,y1,y2是方程y2-6y-3m=0的两根, ∴y1+y2=6,y1y2=-3m
tan∠AOB===== .
令s=m-3,则-3<s<0,g(s)===,又<-,∴ g(s)<-,∴tan∠AOB<-2 .
【设计目的】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的重点,这类题能很好地考查坐标法思想及检测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能力水平 . 本题要求学生能从题意中领悟这是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第(2)小题将解析几何与不等式、函数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命题的思想 .
3.平面上有两个质点A,B分别位于(0,0),(2,2),在某一时刻同时开始每隔1秒钟上下左右任一方向移动一个单位,已知质点A向左、右移动的概率均为,向上、下移动的概率分别为和,质点B向四个方向移动的概率均为.
(1)求4秒钟后A到达C(1,1)的概率;
(2)3秒钟后,A,B同时到达D(1,2)的概率.
【解析】(1)经过4秒钟,质点A从点(0,0)运动到点C(1,1),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右上上下”,有A24种;第二类是“右左右上”,也有A24种. 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及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得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P1=A24·()2··+A24·()3·=
(2)记“3秒钟后,A到达D(1,2)”为事件A,“3秒钟后,B到达D(1,2)”为事件B,则“3秒钟后,A,B同时到达D(1,2)”为事件A·B,且A,B相互独立. 经过3秒钟A到达D(1,2)的运动方式是“右上上”,有C13种,P(A)=C 13··()2=经过3秒钟B到达D(1,2)的不同运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左左右”,有C 13种;第二类是“左上下”,有A33种. 因此P(B)=C 13·()3+A33·()3=. ∴P(A·B)=P(A)·P(B)=.
【设计目的】 对能力的考查以考查思维能力为核心. 本题结合2004年高考浙江卷第15题:“设坐标平面内有一个质点从原点出发,沿x轴跳动,每次向正方向或负方向跳1个单位,经过5次跳动质点落在点(3,0 )(允许重复过此点)处,则质点不同的运动方法有 种(用数字作答). ”编拟这道概率应用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本题需要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及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综合性强,还要求会正确构造事件及合理地分类,如思考不周也会导致失误.
英语(裴静)
1.Only when you've been examined carefully .
A. you're allowed in B. you will be allowed in
C. will you allow in D. will you be allowed in
【点评】选D. 这题考的是倒装句, Only后面强调的是时间状语,主句要倒装。注意,主句倒装是部分倒装, 助动词提前。
2. -Have they been hunting for the thief everywhere?
-Yes, and they .
A. have still B. still have C. still are D. yet have
【点评】选C. 这题考的是现在完成时和现在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have been doing something,表示已经干某事, 而且现在还在干. 从上下文看出, 第二句想表达的是现在还正在干, 即They are still hunting for the thief, 所以就缩写成still are.
3. - Haven't you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Yes, I medicine for five years in Beijing.
A. study B. studied C. am studying D. have studied
【点评】选B. 考查的是对一般过去时态的掌握.学生容易选D. 从上下文可得知, 第二句想说的是我已经毕业, 我在北京曾经多了五年书.所以应该用表示动作已经结束的一般过去时态. study是个可持续动词.
4. -Do you feel like having Chinese food?
- .
A. No, let's have KFC for a change.
B. I like Chinese food.
C. Chinese food tastes very good.
D. As you like it.
【点评】选A. 这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feel like(想要)词组的掌握.学生容易把它当作喜欢来解释.
历史(戚青平)
例1 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经无药可救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分析】本题通过对英美列强扶植袁世凯主要原因的选择,考查了“严守中立和南北和议”的考点和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帝国主义对中国态度的实质。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已经不能够维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列强需要寻求一个新的强有力的在华统治代理人,“维持中国的国内秩序”,以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利益。所以D项是正确的。分析本题注意从英美列强和袁世凯两方面去分析,选项B迷惑性大。英美列强之所以扶植袁世凯是为了自身的在华侵略利益,它们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以维护其在华利益。本试题要求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内因、外因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备选项的迷惑性也比较大。
例2 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
【分析】本题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形成到瓦解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和斗争综述,考查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考点和学生概括、分析、综合能力和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运用。本题是涉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形成到瓦解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和斗争。其内容是教学和考查的重点,但发问的角度新颖、能力层次高,具有相当的难度,充分体现了“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的原则。题目史实含量高,突出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贴题,要从协约国的全局进行分析,从“相互关系”这一要求进行分析。要联系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斗争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进行全面分析。
【答案】列强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为分赃和称霸而互相争夺。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提议;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激烈的争夺,等等。其二是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例如共同策划对苏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因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尖锐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破坏世界和平。1935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后又出兵莱茵不设防区。日本违反《九国公约》,妄图吞并全中国,1933年退出了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
政治(陈利颖)
2004年3月14日,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2900余名代表,肩负着近13亿人民的重托,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作出郑重的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2题。
1. 2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广大群众对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修改后的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规定有利于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公民权利的界定和保障 ④依法治国原则的贯彻落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1954年宪法承认和保护公民的生活资料的所有权。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次宪法修正案则明确对私有财产作出保护和补偿的规定,进一步体现的精神是
A.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B.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
C.人个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
【点评】1.修宪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当年全国政治生活的一个热点。本题考核的就是依法治国这一国家的基本方略。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经济权益,协调个人与公共社会的关系,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既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是对公民权利的进一步界定和保护,当然也是依法治国原则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所以,正确答案应是D。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只是一个干扰项。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本题题干的信息与这一原则无关。
2.本题的考核意图是这次宪法修正条文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的精神。修改后的宪法增加内容是新时期用法律的手段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公共社会的关系的重要体现。同时,更好地反映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精神。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就应是B。至于题枝中的A,其本意没有错,但与题干的精神不符。而CD两个备选答案,不仅与题枝不相符,理由也很不充分。